2024年起,中国认证认可协会(CCAA)联合市场监管总局,以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检查为手段,全面升级对审核员资质的动态监管。通过大数据比对社保记录、审核日志和现场抽查,重点打击学历造假、工作经历虚构、虚假审核记录等行为,违规者直接“一票否决”。
官方行动亮点:
案例1:伪造社保记录“批量注册”
2024年12月,某机构被曝为20余名兼职审核员伪造社保记录,将非相关岗位(如行政、销售)包装成“质量经理”“环境工程师”,骗取CCAA注册资质。经查实后,34人资质被撤销,涉事机构被吊销认证资格。
案例2:审核时间缩水50%
2025年1月,某食品企业投诉审核员仅用1天完成ISO 22000体系审核(标准要求2人日),且未查验关键生产记录。调查发现,该审核员在机构挂证,为缩短时间篡改审核计划,最终被取消执业资格
。
案例3:高校教师“挂证牟利”
某高校教师利用职务便利,将教学经历虚构为“企业质量管理顾问”,并通过中介机构挂靠参与认证项目。2024年9月,其行为因社保与工作单位不符被系统预警,连带认证机构被约谈。
当前监管已形成“常态化检查+智能化追溯”机制,造假风险远超收益: